作者: ezajj 浏览: 日期:2024-01-22
AS电玩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科技学院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精神等,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学校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以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为抓手,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文化传承能力,不断强基础、提质量、显特色。十年来,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取得突破性发展:
2014年,教学改革成果《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实现了学校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上零的突破,学校也是本次获奖院校中全国唯一的民办高校;
2016年,获批“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河南省双创示范基地”;
2019年,在全球自然指数中国大学和研究机构化学学科排名中,居全国普通民高校第一;
2019年,获评“中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综合竞争指数最高的民院校”;
2021年,获河南省学分制管理示范高校、河南省高校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改革试点院校;
2015-2021年,连续7年获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省优秀组织奖;
到2022年,学校连续五年荣获武书连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第一名,获批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入选河南省“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
一串串荣誉的背后,是黄科院人一颗颗热忱坚定的心、一个个务实的行动、一年又一年不懈的拼博和奉献。
2012年,获批“黄河科技学院—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现了学校国家级项目突破。同年,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全省民办高校中唯一获批“河南省高校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同时该专业还获得“河南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3年,作为教育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单位,学校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积极加入“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为首批成员,促进校际合作交流。同时,学校进一步扩展建设思路,在全国率先开展项目的探索实践,与济源市政府合作,成立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这是河南省第一个与政府合作办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也是济源市第一所本科高校,标志着学校“校市合作”办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当年,应用技术学院迎来了新生入学开门红。2017年,学校坚持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材料加工工程、生药学等5个学科获批第九批省级重点学科,总数位居全省民办高校之首。2019年,学校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工程,制定了《黄河科技学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规划(2019—2021年)》,获批“工商管理”等6个省级一流专业,数量居民办高校之首。专业集群与产业学院建设取得新突破。2021年,生物医药专业集群建设等5个项目获批2022年河南省示范校建设重点实施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获批示范校重点建设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获批首批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建设(全省共23所),示范引领作用愈加凸显。
截至目前,学校现有河南省重点学科5个,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10个、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31个、河南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样板课程6门、河南省精品在线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等优质课程数量居同类高校前列。
教学质量工程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学校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就标志性成果,锻炼培养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十年来,学校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坚持质量为王,稳固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教学成果。2012年,省级教改项目《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荣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实现了学校在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上零的突破,成为全省获得特等奖的首所民办高校。2014年,该教改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实现了学校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上零的突破,学校也是本次获奖院校中全国唯一的民办高校。2016年12月,学校参加了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推广交流会并在会上做了重点发言。同年,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基于新课标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实践研究》获省级二等奖。2017年,学校瞄准技术前沿与市场需求,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成为河南省唯一开设此类专业的高校。2018年,学校全面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推进基于“翻转校园”APP的课程电子教案改革,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同年,学校高层次教改项目实现新突破。《新工科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等14个项目,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其中《导尿管智能在线训练》项目获批河南省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填补了学校此类项目空白。2019年,学校全面推进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制定了《黄河科技学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施方案》,在2019级全体学生中实施。暑假期间,举办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讨会和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修班,吸引了省内外10余所高校教师参与;黄淮学院、黑龙江财经学院等高校到学校交流学习改革经验;2019年下半年中原工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广西外国语学院等省内外8所高校推广使用学校改革成果,近15000名学生受益。2021年,获首批河南省学分制管理示范高校、首批河南省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改革试点高校,在河南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评估中连续三轮获一类院校。
目前,学校获教学成果奖18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9项,河南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9项,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课题36项。
实践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要求,也是学生对自身能力培养的诉求。十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升育人工作成效,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2012年,学校实施50个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遴选重点课程试点教学模式改革,开设新生研讨课、高年级研讨课,校企合作开发特色课程,有效提升实践育人培养效果。特别是原体育学院陈飞同学,在第九届全国大会跆拳道男子84公斤以上级比赛中问鼎金牌,受到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团省委通令嘉奖。2013年,原工学院“花生米”团队的作品《云间绿城》在第十一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荣获特等奖,代表河南民办高校第一次挺进该项赛事的全国总决赛;在河南省大学生第二届跆拳道锦标赛中,学校获得中3金、10银、14铜的好成绩,第二次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跆拳道示范学校“称号。2014年,原信息工程学院参赛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为学校首次摘得全国一等奖。2015年,原艺术设计学院华煜颖团队在第八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中问鼎数字表现类作品的唯一特等奖;原音乐学院原创舞蹈《编》作为河南省选送的唯一作品,在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竞技中折桂“十佳作品”奖;原信息工程学院丁文权作品《物联家居智能监控插座》荣获“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后,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总决赛上获得三等奖,实现了学校在此项赛事中获得全国奖项的突破。2018年,原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杨凡超问鼎全国一等奖5项,原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作品在美国小金人国际电影节上斩获“最佳电影导演奖”。2019年,学校实践教学再结硕果。特别是在河南省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校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2位老师荣获优秀创新创业指导老师。2021年,学生科技创新竞赛获奖数量不断增多。全年共获得省区级以上科技竞赛奖励1281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45项。同时,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持续提升。15篇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获评河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设计),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19项,省级立项59项;学生依托项目发表论文56篇,其中SCI 3篇,中文核心10篇,申请发明专利44项,制作实物75件。与往年相比,层次更高、质量更优、成果更丰富。2022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0项,居省示范校首位,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中,获国赛银奖1项、省赛奖项15项,连续8年获得“河南省优秀组织奖”。
截至目前,学校学生共获得省区级以上科技竞赛奖励15877(省级以上)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570项,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总决赛中获3银7铜,34篇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获评河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设计),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147项,省级立项312项,配套和资助经费539万元;学生依托项目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 12篇,中文核心28篇,申请发明专利85项,制作实物500余件。
科技创新既是高校的重要功能,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十年来,学校坚持需求导向,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以应用性研究为基础,高度重视科研平台建设、着力培育高层次项目、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学校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12年,高层次项目实现新突破。获准立项399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36项,陈厚祥教授主持的《高分子胶束在纳米粒子周围相行为的分子模拟和密度泛函理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2013年,纳米研究所王永刚主持的《N掺杂过渡金属氧化物单分子层的化学剥离及可见光催化性能》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这是学校四年内三获此类项目。柴远波主持的《基于河南地区的LTEf无线传播模型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2013年度第二批河南省产学研合作专项立项,填补了学校省级产学研合作专项的空白。2014年获批科学研究项目386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部级53项、地厅级330项。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占全国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立项总数11项的30%;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思政教育专项等5项科研项目,立项总数居全国民办高校之首。2014年,经省科技厅批准建立河南省首家管理科学院士工作站,聘请中国工程院刘人怀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2016年,获批2(个)省科技创新型团队;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且获经费资助50万元;2017年,校长杨雪梅教授主持的研究成果《区域经济研究丛书》荣获第六届河南省发展研究奖一等奖,填补了学校该项科研成果奖的空白,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奖填补空白,荣获河南省五项一等奖之一,也是省民办高校首次获此殊荣。(2016年总结)2017年,与美国升阳药物公司合作建成小分子新药研发国际联合实验室,获批“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2018年,作为全省民办高校唯一的省级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纳米复合材料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通过考核验收,实现了河南民办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历史性突破。2019年,在“中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发明专利排行榜”中位列全国民办高校第一名,连续四年专利申请量在河南省高校中排名第二。2019年,学校首次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8年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子课题。2020年AS电玩,学校4项成果荣获“2019年度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2022年,杨保成教授主持完成的《固体复合材料纳米尺度光学性质的调控及应用研究》荣获“2022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于善甫等完成的《锚定“两个确保” 建设出彩中原》研究报告荣获“2021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学校8项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获批立项,创学校历史新高。
自2012年至今,黄河科技学院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0年来,学校共承担纵向科研项目3714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6项,省部级课题330项。学校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奖等省部级奖励110余项。学校共发表学术论文8750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以上1855篇,SCI 294篇,最高影响因子17.49。出版著作1218部(含参编),其中专著333部。共获授权专利4450项AS电玩,其中发明专利575项,实用新型专利3386项,外观设计专利489项。学校建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建有河南省纳米复合材料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食药两用植物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智慧农业物联网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科研平台3个,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校级科研平台22个。
十年风雨路,凝心铸辉煌。学校在教学、科研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十年,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十年,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十年,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十年,初心不改,峥嵘芳华。纸张上的数字是静态的,数字背后的故事是动态的。它们,涵盖了多少有胆有识的改革,凝聚了多少坚守一线的奋斗。
忆往昔,春华秋实,展未来,踌躇满志。一路走来,不忘初心来时路,一路向前,奋楫扬帆启新程。“十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党的二十大为未来中国发展擘画了蓝图,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新起点、新征程、新格局、新目标,下一个十年,我们坚定信心再出发(秦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