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ezajj 浏览: 日期:2025-01-11
AS电玩近年来,武江区乘创建省教育强区的东风,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扎实推进教育科研,确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整体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思路,全面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科研助学”工程,进一步深化教育内涵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绩。
(一)健全制度保障机制。教育科研是教学提质增效的助推器,依靠教育科研振兴教育事业已成为我区教育战线的共识。为推动我区教育科研工作形成规范化,步入正轨,保证教育科研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近年来,区教育局先后出台《武江区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实施办法》、《武江区中小学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武江区“十二五”教育科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对教育科研的管理。各项制度的有效实施,调动了全区广大学校、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的积极性,营造了健康良性的教育科研氛围。
(二)完善组织保障机制。为进一步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切实落实科教兴区的战略方针,提升教育科研的水平,区教育学会于2008年5月成立。在成立大会上,审议并通过了《武江区教育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区教育学会领导班子及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专业委员会成员。目前,该学会理事会有常务理事59人,理事97人;设立中小学学科教学专业委员会22个,常务理事102人。该教育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区教育科研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和学科教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区教育局明确要求区属各中小学校须拨出专款用于教育科研,为顺利开展科研教改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根据《武江区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我区每年拨出60万多元用于奖励中小学各类教育教学成果,此举调动了广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此外,区教育局自2008年起制定并完善了《武江区中小学教学工作考核评估方案》,方案明确要求区属各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大力推进教育科研工作。区教育局依据该评估方案每年对全区中小学开展教学工作考核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获得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及进步奖的学校给予奖金奖励。
(四)实施成果推广机制。为总结全区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绩,提出推广教育科研成果的工作意见,区教育局每年召开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推介会,安排获市教育科研课题一等奖的课题主持人作课题研究经验介绍和成果推介。并通过推介会对全区教育科研工作明确提出了四点意见:一是要深化认识,确立新观念;二是要明确方向,落实科研任务;三是要强化管理,提高科研质量;四是要加强领导,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吹响了全区教育战线大力推进教育科研的号角。
在一系列良性机制的驱动下,我区教育战线形成全员积极参与、大兴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教育科研工作成绩斐然:2010—2011学年度,全区获得市级以上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成果奖励达280多项;自2007年以来,1224项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市十一中、华泰小学、金福园小学先后被评为韶关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区教育局2008、2009、2011和2012年四度被评为韶关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一)创建教育科研示范学校。为树立科研典型,引领学校走科研兴教之路,营造“校校有课题、人人齐参与”的良好氛围,2011年起,区教育局启动创建教育科研示范学校的活动,对学校开展课题研究、校本教研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共评出市第五中学、市第九中学、东岗小学、红星小学、金福园小学、华泰小学等6所学校为首批区教育科研示范学校。目前,全区已形成了示范学校榜样带动,面上学校你追我赶的教育科研良性发展的格局。
(二)发挥教研员、学校领导示范、带头作用。区教育局注重抓好教学研究人员队伍的建设,发挥教研室学科教研员、学校领导的引领示范作用。目前,区教育局教研室全体教研员均有市级以上课题立项并主持开展课题研究,引领中小学各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中学数学教研员刘迎春、英语教研员周惠红先后于2010年、2011年获得市级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区属学校不少学校领导坚持把教育科研工作摆在学校发展的先导位置,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学期工作计划,同时个人积极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东岗小学校长钟秀梅、红星小学校长葛晓娟、田家炳小学校长张万标、向阳小学校长吴邓和市九中校长骆少毅均积极主持市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有17位正副校长亲自主持开展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对广大教师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带动了他们踊跃参与课题研究并喜结硕果。
课题研究是实现教育科研的有效载体,也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区教育局在多次教学工作会议上,均要求学校制定教育科研发展规划,大力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申报立项课题,强调学校领导对已立项的课题要重视跟踪、落实,实施有效的指导与管理,确保研究出成效。同时,要求学校重视推广应用教育科研成果,把成果辐射到教师中,内化到教学实践中去,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益。2011—2012年,全区结题的市级课题55项,获市一等奖4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26项。连续两年获奖质量与数量均居全市各县(市、区)前列。这无疑是我区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课题研究并结下累累硕果的缩影。
我区教育战线在“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思想的指导下,树立了“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观念,各校重视对课题跟踪落实,实施有效管理。自2008年来,全区有省级以上课题15项,市级课题118项,区级课题25项,其中金福园小学《信息化环境下校本教研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市第五中学的《高中学生体育健康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获国家级一等奖;获市级以上教改成果奖1224项,其中国家级21项,省级160项,市级1043项,研究领域覆盖中小学所有学科,目前在我区已形成了校校有课题、教师齐参与的良好科研气氛。
校本教研是一种与学校教学实际联系得最紧,与教师的教学需要贴得最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最有效的一种教研方式。我区各中小学坚定地确立“立足校本教研,提升教学效率”的思想,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创新校本教研活动模式,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时,我区学校坚持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科教研组为主阵地,以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主题,围绕“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核心要素来开展,强调计划性,注重过程性,突出针对性,讲究实效性。如红星小学“聆听故事,共享经验”的教育叙事交流活动,成为该校教研活动的一大特色,2008年该校被评为省首批校本教研基地。华泰小学充分开发课程内容,加强学科内容与生活、科技发展的联系,开发的校本课程《可爱的校园》《我爱韶关》已编书成册,成为该校校本教研的一大亮点。此外,一棉小学的“一月一发现”,向阳小学的“三册”(即问题册、办法册、成果册)教研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这些活动的创新开展,将校本研究由被动型、输血型向主动型、造血型转化,使校本教研更具生机和活力。
扎实开展常规教育活动是我区中小学的优良传统,在此基础上,我们大胆探索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的新模式、新手段,并结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在区教育信息网上创建了“武江教研驿站”,开设了小学10个、中学12个学科园,鼓励广大教师随时登陆“驿站”,通过积极发帖、回帖的方式进行教学研讨。教师们可以随时随地在“驿站”上研讨教学上的小问题、最实际的问题和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交流教学心得,总结成功经验。2011学年,教师们共发帖约3400多条,参与研讨约12000多人次。网络教研已成为我区广大教师常态化的、最直接、最快速的新型教研活动,真正做到了“虚拟的网络,真实的教研”。
(一)注重实施“名师工程”。我区重视建立和完善名师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区教育局先后制定了《武江区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评选办法》、《武江区基础教育名校长、名教师评选管理办法》,评选了一大批学科带头人、名校长名教师,进一步加强了教育科研队伍建设。2010年,我区评选出中小学首批学科带头人64名、名校长5名、名教师13名。同时,区教育局要求学校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制定出名师培养计划及实施办法,遴选本校一批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鼓励他们积极投身课程改革,积极参与教育科研,从而带动广大教师专业发展。此外,我区学科带头人与名教师均能带头上公开课、举办讲座和开展课题研究,示范作用突出。2012年AS电玩,我区学科带头人、名教师执教全区性公开课60人次,举办全区性学科讲座达60多场次。在众多学科带头人、名师的带领下,我区中小学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和教育科研活动,教师整体素质和执教能力不断提高,广大教师实现了专业持续成长,为从事教育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我区注重抓好中小学各类队伍建设。从2007年起,每年均精心组织较高层次、较高水平的校长培训班,先后邀请了周峰、闫德明、冯恩洪、叶昌奎、徐建平、金建中等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到区作专题报告。此外,组织中小学校长前往华东师大聆听了钟启泉、高纪良等教育专家的报告;先后组织中小学校长赴江西省赣州市、广东省惠州市等地参观学习;分别组织了中小学业务副校长前往长沙、南京、海口、成都等地参加教育培训学习。通过聆听专家报告、观摩名师课例、学习外地学校的经验,使校长们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高了业务素养。自2008年开始,在全区中青年教师中开展“六个一”活动,要求中青年教师每学期订阅一本学科教学杂志、写一个教学案例、上一次公开课、出一份高质量试题、做一次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研究一个教学小问题,增强教师的学习意识、教研意识、成长意识。
(三)加强教学视导工作。区教育局组织各学科教研员、学校业务领导、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课堂教学指导组,深入学校课堂推门听课。课后,指导组在学校召开专门会议,及时向学校领导、教导处、教研组长反馈随堂听课情况,对存在问题作客观、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改进意见。2012年,区教育局组织此类教学视导活动达20余次,深入中小学课堂随机听课近500余节。2013年,围绕“打造优质课堂,追求成功教学”这一教学主题,课堂教学指导组深入15所学校开展教学视导工作,共听课800多节。指导组召开听课情况反馈会时侧重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要求各校要认真梳理指导组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相关人员传达反馈,扎实开展课堂教学大练兵活动,同时要注重内涵发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加强管理,打造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扎实开展教学视导活动,不少学校及时调整教学工作的重心,提高了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
(一)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区教育局根据《韶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方案(试行)》,结合自身开展中小学教学工作考核评估的实践和经验,不断修订和完善《武江区中小学教学工作考核评估办法》,使市级质量评估与我区的考核评估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列入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以此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每年6月,我们据此对全区中小学进行教学工作考核评估,同时评选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和进步奖单位并进行表彰奖励。
(二)推进教研组规范化建设。2010年,区教育局印发了《武江区中小学学科教研组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对学校教研组建设提出了完善架构、健全制度、求真务实、做好质量分析、勇于创新等五项要求,提出用2—3年时间,把全区中小学校学科教研组建设成为规范化教研组,以此促进教研组规范化建设、专业化发展。与此同时,转发《韶关市中小学先进教研组评选指标体系》和《广东省中小学示范教研组建设标准》,鼓励各中小学在建设规范化教研组的基础上,争创市级先进教研组和省级示范教研组。2012年4月至5月,区教育局教研室主持召开了8次学科教研组长会议,组织各学科教研员、学校业务领导和教研组长集中学习了省、市示范教研、先进教研组的建设标准和评选指标体系,总结交流了各校教研组建设的做法和经验,有力推进了教研组规范化建设,形成了争创先进教研组的良好氛围,2012-2013年,我区共有11所学校的26个教研组评为韶关市中小学先进教研组,数量位居各县(市、区)前列。
(三)开展教育科研评优表彰。根据《武江区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我区每年拨出专款进行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成果大力表彰奖励,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科研向纵深发展。此外,我区多年来精心组织教师课题、优秀课例、教学论文、读书随笔等评比活动,总结、交流和展示全区中小学的教学研究成果,促进了学校教育科研建设,推进了学校内涵进一步发展。
如今,我区已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区,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深化教育内涵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我们将继续大力实施科研兴教战略,为提升我区教育综合实力,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
此文为第十一届基础教育论坛校长供稿,第十一届基础教育论坛由清华心理系主办世纪明德承办